全国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网络舆情跟踪 5 月 15 日 12 时至 5 月 18 日 12 时,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舆 情监测分析中心监测显示,新华社播发《“50+1”通电话,都和这件大 事有关》一文对习近平主席就新冠肺炎疫情开展的 51 次“电话外交” 进行报道,相关内容引发社会各界积极反响。此外,北京继续执行社 区封闭式管理、武汉市发布集中核酸检测十问十答、吉林重点地区升 级防控举措等话题热度较高。 行业运行及企业复工复产方面,专业机构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一 季度受疫情冲击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下降明显,但预计二季度将环 比回升。针对“保就业”,相关研究报告从中央财政加大投资力度、降 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劳动参与率、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等方面提出建 议。针对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4 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展开讨论,部分网民 表示失业、降薪甚至停薪已成普遍现象,并对“失业率为 6%”的数据 有效性提出质疑,认为实际情况或更为严峻。 有媒体称,以大健康为代表的疫情强关联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期,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也给传统医疗健 康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对此,部分业内人士强调,企业规模较小, 缺乏对竞争力产品、核心技术、健康服务传播路径等的系统整合,产 业链分散,商业模式落后等问题将对产业发展形成阻碍影响。 此外,各地加快恢复生猪产能期间呈现喜忧并存局面。对此有观 点认为,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是产业必然趋势,要避免一哄而上,防 止散户盲目抢猪;针对生猪产业养殖粗放、经济效益低、产业链易断 等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加快智能化、大数据改造应成为部分地方政府 恢复生猪产能的发力点。 一、舆情综述 本期,媒体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强调坚 决防止疫情新燃点,国家卫健委出台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指导学校全面 复学复课,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应对疫情统筹做 好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和推进台资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人社部、财 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企业稳岗扩岗专项支持计划的通知》,各地重点 企业和项目加速复工复产等内容进行报道。 舆情传播热度走势分析图 本期,《人民日报》刊发《艰苦卓绝的努力 来之不易的成绩》 《重点工程 有序施工》《文旅融合 服务百姓》,新华社推出《风雨 无阻向前进!写在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等重 点报道形成广泛传播影响力。 舆情传播来源分布图 社交平台上,“武汉一小区居民核酸检测需持身份证拍照”“武汉网 红窗帘将被湖北省博物馆收藏”“吉林市丰满区调高风险等级”“4 月全 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6.0%”“今年前 4 月网购超 3 万亿元”等话题受网 民关注度较高。 舆情传播词云图 二、全国疫情防控措施及热点 (一)央地重要举措 1.孙春兰在吉林调研时强调 再排查、再加固、再落实 坚决防止 疫情新燃点 新华社吉林 5 月 16 日电,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 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 13 日晚从黑龙江赶 赴吉林,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孙春兰实地考察了吉林市舒兰市、 丰满区的社区、隔离观察点、收治定点医院、邮政运营中心、超市、 药店等,详细了解小区管控、患者救治、院感控制、物资保障、物流 配送等情况,四天连续召开 5 场座谈会,研究完善和加强各项防控工 作。 2.国家卫健委:出台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指导学校全面复学复课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 17 日在国务院联防联 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国家卫健委和教育部联合出台了大专院校、 中小学校和包括托幼机构的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指导学校全面复学复 课。在学校复学复课的过程中,首先,建立协作机制,完善防控制度。 同时,学校要对老师和学生开展健康监测,做好人员管控。此外,还 要加强学校的环境卫生治理。 3.北京继续执行社区封闭式管理 5 月 17 日下午,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防控 组副组长、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革在发布会上表示,全国两会召 开在即,北京继续执行社区封闭式管理。 (二)舆论关注防控热点事件 1.吉林市重点地区升级防控举措获关注 国家卫健委17日表示,吉林舒兰局部疫情提示我们疫情防控工作 还存在薄弱环节,相关话题发布后引发舆论热议,网民表示“吉林防 控压力依然很大,不能掉以轻心!”“查短板、堵漏洞,加强疫情防控 措施,全力防治疫情扩散!”对于吉林市丰满区等重点地区采取的调 高风险等级、除超市外所有商贸流通企业暂停营业、城乡居民原则上 不能离开本市等重点举措,网民普遍表示支持,但也有本地网民提出 质疑,例如有留言称“市里很多单位让继续上班,封小区有什么用?” 此外,对于吉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刘世君等5名干部被免职的 决定,网民认为应对防疫失职失责官员追责。 2.武汉市卫健委回应集中核酸检测问题 针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集中核酸检测,16日晚,武汉市卫健委 发布集中核酸检测十问十答,便于广大居民全面、准确了解相关情况。 监测显示,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刊发相关报道后有力引导舆论,网民消 除此前顾虑,普遍对此举表示支持和理解。例如有评论写道“地毯式 排查,才能有效阻断传染源!”“一可以检查无症状者,二可以检查有 抗体者。”此外,有关“武汉一小区居民核酸检测需持身份证拍照”事件 热度较高,网民认为相关机构应加强法律意识、保障公民隐私权。 三、行业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及热点 (一)央地重要举措 《光明日报》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台办、工业和信息 化部、财政部等十部门 15 日联合印发《关于应对疫情统筹做好支持 台资企业发展和推进台资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落细落 实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 条措施”和“26 条措施”,提出持续 帮扶台资企业复工复产、统筹协调推进重大台资项目、积极支持台资 企业增资扩产、促进台资企业参与新型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台 资企业稳外贸、有效引导台资企业拓展内销市场、全面落实税费减免 政策等 11 条具体措施。 《人民日报》报道,人社部、财政部日前印发《关于实施企业稳 岗扩岗专项支持计划的通知》,要求用足用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 资金,拓宽以工代训范围,支持企业稳定岗位,鼓励企业吸纳就业, 努力保持就业局势稳定。 新华社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国 家体育总局等部门近日联合颁布 14 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这 14 个 职业包括保卫管理员、家畜繁殖员、农业技术员、农业经理人等。 人民网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在 2020 年世界电信 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介绍,疫情期间,信息通信技术(ICT)成为打 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支撑复工复产复兴的有力武器,大数据有效服务 中央和地方疫情态势研判和精准施策,“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提供境内 外到访地查询服务超过 11 亿次,助力疫情排查;5G+远程医疗等应 用服务近万家医疗及相关机构,20 余种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在数百家 医院;“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稳定运行,访问超过 16 亿人次。 央视网消息,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关于依法妥善办理涉新冠 肺炎疫情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主要对准确把握查封措施 的法律界限、采取失信惩戒前原则上给予三个月宽限期、合理减免对 被执行人的加倍罚息等给出了指导意见。 (二)各地复工复产情况 1.重点企业和项目加速复工复产 央视新闻消息,国家重大能源项目——龙口南山液化天然气接收 站在山东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国家管网集团成立后管理的首个新 建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工程。该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供气能力可达到 280 亿立方米,相当于我国 2019 年天然气消费量的近十分之一。 《新疆日报》报道,新疆各地有力有序推进重点项目“早开工、 早建设、早见效”,截至目前,全区 4536 个总投资 500 万元以上新 建项目已累计实现新开工 4069 个,开工率达到 89.7%。 《郑州日报》报道,郑州市强化产业链协同,对主导产业、重点 行业绘制产业链图谱,梳理重点企业上下游配套清单,大力推动产业 链“链长制”,在强链、延链、补链上下功夫,助力富士康、宇通、海 马、三全、思念、中铁装备等龙头企业复工达产,迅速带动整条产业 链运转起来,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 《包头日报》报道,内蒙古包头市商务局采取多项措施,服务指 导外贸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全市 115 家重点外贸企业全 部复工复产,主要涉及钢铁、装备制造、稀土制品及羊绒生产企业。 《陕西日报》称,陕西省商务厅建立“三个一”帮扶机制:在厅网 站开通一个协调服务平台,直接面向全省企业受理涉及商务工作咨询 和投诉办理;给企业送一个支持“政策包”,通过网络宣传和印制中央 和省上惠企政策汇编,及时将最新政策传达到每一家外贸外资企业; 为重点企业明确一名帮扶干部,建立 210 家重点外贸企业和 63 家重 点外资企业“一对一”联系帮扶机制。同时,联合西安海关、省税务局、 中国信保陕西分公司、西安市商务局等单位,举办陕西外贸高质量发 展线上政策说明会,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惠企政策,及时协调解决 遇到的各种问题。 2.各地文旅行业按下“重启键” 《南方日报》报道,日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进一步 开放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活动的通知》和相关疫情防控措施指引,对 文化和旅游经营活动的开放条件、防控措施、责任落实提出具体要求, 指导各地有序开展辖区内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活动。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称,目前浙江省电视剧制作企业和网络 视听持证单位已全面复工复产,发展向好。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 宁波象山影视城已全面复工。同时,浙江省广电局通过优化对重点题 材、重点剧目的跟踪服务,协调评审专家,加强对剧本创作、后期剪 辑、宣传推广等环节的指导把关,确保了一批重点剧目如期播出。 中国江西网报道,江西各地文化场馆正有序开放,文化企业复工 复产,江西文化产业渐渐恢复活力。为了最大限度帮助企业减少损失, 江西出台多项扶持举措,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三)疫情对行业影响 1.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下降明显 《光明日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 合推出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 CIER(招聘岗位人数与求职人数之 比),反映我国就业市场的整体走势及景气程度。 该指标采用智联招聘网站数据分析而得,数据涉及全国 55 个核 心城市,210 万个招聘企业,1568 万个招聘职位,共计 1.2 亿招聘 需求人数和 8482 万求职投递人数。通过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 城市等级、不同企业类型等供需指标的动态变化,反映就业市场上职 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变化,进而监测中国就业市场景气程度变 化。 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或将从一季度影响中回升。分析发现,2020 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下降明显。加 之季节性因素影响,与上季度相比,CIER 指数大幅下降。随着新冠 肺炎疫情防控效果显现,复工复产企业数量增加,3、4 月份企业招 聘需求有所上升,但同时春节后陆续返工以及高校毕业生春季求职人 数增多。二季度就业景气指数料将环比回升。 据调查,2020 年一季度,教育/培训/院校行业的排名升至首位, 就业形势最好,中介服务行业降至第二位,保险、专业服务/咨询(财 会/法律/人力资源等)、互联网/电子商务、外包服务、电子技术/半导 体/集成电路、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和酒店/餐饮等行业就业景气程 度也仍相对较好。娱乐/体育/休闲行业招聘需求人数逆势上升,且大 于求职申请人数增幅,CIER 指数环比上升。 “宅经济”成就业新蓄水池。疫情使得线下娱乐场所经营和消费活 动受限,但刺激了“宅经济”的增长,尤其是直播经济。影视/媒体/出 版/印刷职业中视频主播岗位招聘需求同比增长迅猛,相关辅助岗位 需求也有明显增长;娱乐/体育/休闲行业 CIER 指数同比也上升,且 增幅相对较大,该行业的视频主播岗位招聘需求同比增长迅猛,拉动 作家/编剧/撰稿人、摄影师/摄像师等辅助岗位需求增长,虽然上述岗 位的求职申请人数增幅也较高,但远不及招聘需求的增幅。 因为疫情期间大部分人都“宅”在家,对生鲜、快消、商超等生活 必需品的配送需求显著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灵活就业”“共享用工” 应运而生。阿里等一些企业迅速开设“灵活就业”平台,各地餐饮商户 的闲置员工可就近兼职快递骑手或便利店员工,同时也解决了用工企 业的燃眉之急。 中东部、二三线城市就业形势较好,京津冀就业竞争激烈。一季 度中部地区 CIER 指数超越东部地区,成为最高地区,东北地区 CIER 指数仍最低。随着中部地区加速崛起和持续发力,东、中、西地区 CIER 指数差距进一步缩小。与去年同期相比,各地区的招聘需求人 数和求职申请人数均在减少。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就业市场较为宽松。一季度京津冀地区 CIER 指数为 0.56,就业市场仍相对紧张。与上季度相比,受招聘需求人 数减少和求职申请人数增加的影响,该区域 CIER 指数季节性下降; 与去年同期相比,招聘需求人数减少 22.03%,求职申请人数减少 32.90%,CIER 指数比去年同期上升了 0.05。 二三线城市 CIER 指数相对较高。2020 年一季度一线城市的 CIER 指数仍相对较低,二线和三线城市的 CIER 指数相对较高。与 去年同期相比,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招聘需求人数和求职申请人数降 幅都相对较大,CIER 指数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或略有上升;二线城 市招聘需求人数减少 9.70%,大于求职申请人数降幅,CIER 指数则 下降;三线城市招聘需求人数增加 1.79%,求职申请人数增加 0.64%, CIER 指数上升。 大型企业和民营企业景气程度较高,中小企业形势紧张。不少大 型企业、民营企业通过一场场定点的温暖春招,为大学生敞开大门, 成为他们职业生涯起步的地方。大型企业 CIER 指数相对较高,中型、 小型和微型企业 CIER 指数相对较低。其中,大型企业 CIER 指数为 1.27;中型企业 CIER 指数为 0.63,小型和微型企业的 CIER 指数分 别为 0.61 和 0.70,就业形势相对较差。 一季度民营企业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国企的就业竞争相对激 烈。具体来看,民营企业的 CIER 指数仍最大,为 0.81;合资、股份 制企业、上市公司和外商独资企业的 CIER 指数约为 0.60;国企的 CIER 指数仍最小,为 0.40,就业竞争相对激烈。 稳就业促发展的政策建议。将保就业放在各项工作首位。针对保 就业,应充分认识保增长与保就业的内在联系和一致性,建议引入投 资项目就业效果评估机制;中央财政要大幅度增加欠发达地区学前教 育、医疗卫生设施、网络软硬件等有利于人力资本增长的相关投资; 要提高资本收益长期稳定增长的预期,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把 减税降费长期化;研究提升劳动参与率、实行弹性退休制度,为经济 持续增长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此外,还应积极推动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和新就业发展;强 化信息流动,提升就业市场匹配效率;深化教育培训改革,提升劳动 者的就业能力。 2.大健康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 行业遭遇了沉重的打击,但以大健康产业为代表的疫情强关联产业却 “疫”外走红,迎来新的产业发展机遇期。 疫情推动健康消费需求升级。在疫情影响下,大健康产业进入“全 民需求时代”,全民抗疫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健康观念的普及过程。 而随着抗疫的各种健康习惯和知识宣导,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改 善体质,将成为更多人长期的健康意识,也推动了消费需求的巨大升 级。 业内专家表示,疫情之下,人们在健康方面的消费比例上升,大 健康产业迎来飞速发展。再叠加人口老龄化、“健康中国”战略背景, 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将呈量级增长的状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到 2023 年,我国大健康产业预计将实现超 14 万亿元的产值。而这 一数据下的产业前景,在“后疫情时期”预计还会出现更大的蓝海市 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新技术带来新发展契机。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大数 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前沿信息技术为传统医疗健康行业带来新的发 展契机。移动互联网促进信息沟通更加便捷,大数据提升诊疗的智能 化水平,人工智能对就医流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智能改造。根据平安好 医生披露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平台累计访问人次达到 11.1 亿, APP 新注册用户量增长 10 倍,APP 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 9 倍。 大健康产业尚存制约短板。我国大健康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产 业链各个环节上都显得比较分散,对应的资源分布也相对分散,大多 数健康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对竞争力产品、核心技术、健康服务传播 路径等的系统整合,产业链分散和商业模式落后,势必会是制约大健 康产业发展的桎梏。 技术基础薄弱、个性化服务不足、健康行业仿制现象频出、高新 技术缺乏等问题都阻碍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再加上产业法规不完 善,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产品依然存在,标准和信息滞后等,例 如在现代中药领域关于医药制造技术的监控细则、健康医疗大数据领 域临床数据共享的政策法规、患者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细则等相关政策 都需要全面完善。同时,在健康产业的热潮下,许多地方企业都提出 了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无序开发、重复建设等现象比较普遍。 3.生猪养殖行业恢复尚需时日 《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当前各地正在加快恢复生猪产能,但受 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影响,部分地区仔猪价格飞涨,几乎接 近往年商品成猪的价格,抬高了农民养殖成本、增加了未来风险;另 一方面,一些大型养殖企业加速布局,不少地方政府也积极提高生猪 养殖的规模化、智能化、生态化水平,基层生猪产业呈现忧与优并存 局面。业内人士认为,恢复生猪产能应避免一哄而上,尤其要防止散 户盲目抢猪现象;解决猪肉周期性涨跌问题,关键在于加快优化生猪 养殖结构和推进产业升级。 普通仔猪价格呈上涨趋势。记者从部分生猪养殖企业了解到,出 栏成猪一般体重为 120 公斤,往年价格也就一两千元。现在,普通 育肥仔猪按品种不同,价格在 1300 元到 2500 元不等,用于育种的 小母猪,最高甚至能卖到 8000 多元。过去卖三四百元的普通仔猪, 现在都赶上甚至超过了成猪的价格。 双重疫情叠加加剧困难影响。重庆市荣昌区高级畜牧师张成聪分 析认为,今年受疫情影响,期间一些生猪项目建设延迟、饲料原料运 输难;同时,当前非洲猪瘟在局部仍有发生风险,严格的防控举措影 响了生猪,尤其是种猪的跨区域调运。 双重疫情叠加,给生猪产能恢复增加了困难。基层干部和业内人 士对此感到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农民和中小养殖户盲目抢猪,养 殖成本和未来风险会大幅提高。 澎湃新闻报道,2 月中旬以来,猪肉价格持续回落。农业农村部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5 月第 1 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 31.89 元/公斤, 环比下降 2.2%,11 周累计回落 15%;猪肉平均价格 49.95 元/公斤, 环比下降 2.2%,11 周累计回落 16.2%。 “养殖场代养”模式或可降低风险。与散户养殖风险增加形成鲜明 对比的是,一些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正在加速扩大产能。一方面有较好 的市场行情,另一方面相关部门有鼓励生猪复产的政策,这些企业通 过构建完整产业链、推广“规模养殖场代养”模式、加强防控举措降低 成本、防控风险。重庆荣昌日泉农牧公司行政主管王勇表示,双重疫 情虽然对生猪行业带来较大冲击,但有利于行业洗牌,部分散户将被 淘汰,对规模化养殖企业是利好,疫情对我们影响不大。记者从荣昌 区、合川区了解到,一些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纷纷落户。 生猪产能恢复关键在于解决良种繁育、种猪短缺问题。记者发现, 这些大型养殖企业主要以建设种猪为主,而育肥则交给规模化养殖场 或者家庭农场代养,既减少自身资金投入、快速扩大养殖规模,也可 以实现抱团取暖降低风险。业内人士认为,散户养殖有利于提高农民 收入和猪肉供给,但资金、技术不足,容易追涨杀跌,散养户所占比 重过大是猪肉周期性涨跌的重要原因。 循环利用粪污成为生猪行业的新增长点。在双重疫情影响下,针 对生猪产业养殖粗放、经济效益低、产业链易断等问题,加快智能化、 大数据改造开始成为部分地方政府恢复生猪产能的发力点。受访业内 人士介绍,在一些猪肉出口大国,养猪环节利润并不高,利润高的反 而是对粪污的高效利用。记者了解到,循环利用粪污正成为生猪行业 的新增长点。记者在荣昌区部分规模化养猪场看到,这些企业的粪污 一部分经预处理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周边种植园还田,一部分运至有机 肥厂。在重庆福纳斯生物技术公司,5 台全封闭式运输车将荣昌区主 要养猪场的粪污运来加工成有机肥。 生猪行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上述负责人表示,受 猪瘟防控、环保和城镇化等综合影响,生猪行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 展是必然趋势。养猪成本、生产效率、全产业链控制、非洲猪瘟防控 及持续优化迭代的环保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新希望将在优势区 域布局聚落化养猪,内部进行饲料、养殖、屠宰的合理配套,并采用 合作育肥与自养育肥并重的养殖模式,以实现安全生产和成本优化。 (四)网民关注热点问题 1.聚焦“4 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6.0%” 网民“沉默的外星人”:这样的数据根本说明不了问题,失业率统 计并不包含个体业主和很多非正式务工人员,这次疫情冲击最大的是 第三产业。很多个体经营户,服务业从业人员都是不被这个数据计入 的。 网民“吴起残晨”:今年形势比较严峻了,中国实际的失业人口官 方只给了6%~7%,但是,它是已经排除了适龄人口三个亿的农民工, 毕业两三年的应届毕业生都不算,像我父亲那一辈的挺多下岗的都改 为了灵活就业。 网民“耿向顺”:我们人口基数那么大,即使只有百分之6,也是 几千万人失业,无数家庭受到影响,也是不容乐观的,必须要做出更 多措施来促进就业。需要大力扶持扶持中小企业和鼓励创业,帮这些 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才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才能彻底解决就业难 问题。 2.“今年前 4 月网购超 3 万亿元”引热议 网民“职视招聘”:疫情推进了线上各产业发展! 网民“ji骆友廷”:网购平台代替实体而已,又不是增量!反而是减 量。 网民“风雨兼程为你520”:网购越多说明钱越来越难挣,都想着 能省几块是几块。 网民“大湾区社畜”:消费才环比增长0.32%,基本没变。说明4 月和3月一样都是只有刚需硬性消费啊。 网民“王浇水-”:以我为例,不出门,随机性消费变窄了或几近消 失;网购对我来说,大多数是刚需的目的性消费,小一部分是被各路 安利的带动性消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