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ma ?magma a?m?m 涉华经济热点跟踪 北京时间5月18日0时—14时,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舆情监测 分析中心对海外媒体进行了全方位监测。 针对中国经济增长目标这一话题,路透社表示,长期以来一直 保持在3%的年度预算赤字率上限可能被打破。为了弥补缺口,中国 或将发行5万亿元人民币(7,000亿美元)的特别债券,这也可能为中 国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指引。 彭博社称,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将于本周开幕,或能为近期上 涨乏力的中国股市添加催化剂。彭博汇总机构观点认为,市场目前 对两会政策预期集中在科技创新、民生防疫、消费刺激等方面。 一、宏观经济观察 (一)中国经济复苏进程仍面临复杂挑战 法新社5月17日电,4月中国工业增加值出现了今年以来的首次 增长,但零售总额的快速下滑意味着消费需求依然低迷,为经济快 速复苏的希望蒙上一层阴影。 与此同时,分析者还对城市失业率上升表示担忧,他们认为随 着全球主要出口市场在关闭数周后仍难以重新开放,中国经济的前 景不明朗。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4月超出预期的 增长了3.9%,对于中国而言,这一数据被视为该国经济在停摆数月 之后的反弹信号。据悉,在今年首季度,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GDP下 降了6.8%。 尽管如此,鉴于消费者在中国经济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4月消 费品零售总额出现的7.5%降幅,也凸显出经济恢复之路的艰难。目 前,虽然新冠病毒的传染率和致死率都相对较低,但人们依然不愿 回到正常的生活习惯当中。 卡塔尔《海湾时报》17日报道,上周五公布的一系列数据可以 看出一些中国经济复苏的迹象,尤其是在生产方面。然而中国给全 球的一个教训是:重启经济比关闭经济更难。 4月份的最新数据显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政府大力 推动经济恢复,零售销售继续下滑,消费者不再光顾餐馆,并限制 在其他非必需品上的支出。尽管工厂产出自疫情暴发以来首次上升, 政府投资也有所改善,但私人投资依然疲弱。对于已经在与通货紧 缩和全球需求下滑作斗争的制造商来说,供过于求导致库存正在堆 积,这令人担忧。 这些数据突显出,中国经济复苏将是渐进的,几乎没有迹象显 示危机开始时一些人所预期的那种快速反弹。它还表明,除非国内 外的需求很快跟上,否则由供给带动的复苏将造成产能过剩和通货 紧缩。 马来亚银行金英证券研究(Maybank Kim Eng Research Pte)驻 新加坡的高级经济学家蔡学斌(Chua Hak Bin)表示:“与关闭经济相 比,放开经济是一项更具挑战性、更复杂的任务。” 对于那些希望缓解数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试图减轻与病 毒相关的限制的政府而言,中国的经历令人清醒。包括美联储主席 鲍威尔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内的政策制定者已 警告称,经济复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经济活动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到相对正常的水平。在 中国,政府可以对工业施加相当大的控制,但它花了6至8周的时间 才使产量接近大流行前的水平,而服务业和私人消费恢复则需要更 长时间,”彭博社的经济学家表示。 (二)外媒审慎观望中国复工复产实际效果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5月18日称,在全球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 大流行之下,中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并开始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恢复经济正常化。 与美国和欧洲多个国家仍深陷疫情冲击相比,中国率先走出疫 情阴霾在某种程度上令人惊讶,这使得市场对中国率先恢复经济抱 有极高的憧憬。 毫无疑问,复工复产启动了生产制造和服务活动,推动了各个 产业环节重新启动,也让数量庞大的产业工人有工作可做。各地政 府为复工复产做了大量工作,仅仅在疫情防控之下让上亿的农民工 复工,就不是一个轻松的工程。 不过,事情并没有这样简单。 在全球化之下,率先走出疫情紧急状态,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 就率先恢复正常,个别产业环节的复工复产,也不意味着产业链、 供应链就恢复正常。 要指出的是,当前复工复产较好的都是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型企 业,它们的恢复状态并不代表所有的市场恢复情况。尤其是对于小 微企业,其恢复正常运营的难度比估计的要大得多。在海外需求减 少、订单消失的背景下,在全球供应链中断之下,单一环节的企业 复工复产并不能保证产业链恢复,也不会必然带来经济复苏。 安邦咨询(ANBOUND)的研究人员认为,如果中国政策部门不能 向中小企业提供减免税,不能提供资金支持或是免息贷款,那么唯 一有效的政策,就剩下鼓励中小企业,尤其是受到世界市场重创的 中小企业,采用无薪假的方式,冻结业务。 与一味追求复工复产相比,这样的政策至少保留了“会下蛋的 鸡”,虽然这样做可能在短时期内会增加一定的失业,造成一定的 就业压力,但起码企业还有机会存在,等待市场回暖,再重新出发。 如果一定强制要求企业复工,强制企业不能解雇员工,那么实 际上企业能够坚持的时间更短,最后大家一起下沉,没有机会和可 能性再出发。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现在的政策应该冷静,对复工复产要区 别对待,否则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尤其是一些本来就积压了大量 产品、面临资金短缺而且援助无望的企业,再加上沉重的员工薪资 以及无效运营的成本负担,如果强制要求其复工复产,只能是更快 地消耗掉仅存的运营资金,让企业更快走向死亡。 从宏观趋势来看,这次病毒疫情导致的经济危机,可能的持续 时间达2年之久,寄托于经济立即出现V型翻转是不现实的。要强调 的是,急刹车之后的经济再启动,不是启动一家企业的问题,任何 一家企业都要等待整个供应链上每一个环节再启动,只要一个环节 出现问题和迟滞,那么整个链条的启动就会落空。 所以,这种再启动实质就是一种重组生产的过程,非常复杂, 需大量的时间。为此,政策部门应该对于经济恢复做出适当的反应, 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强制要求复工复产上面。 现在看来,已经没有太多时间来解决这一问题了。企业复工复 产率是中国在疫情后经济恢复时看重的指标,也是多个地方、多个 部门努力推进的经济恢复进展。但在疫情大流行之下,全球供应链 中断、海外市场需求变化,给复工复产带来了新的难题。 二、重点行业态势 (一)中国增加食品供应和库存抵御疫情影响 路透社5月17日报道,中国政府已经要求贸易公司和食品加工企 业尽可能增加谷物和油料的库存,以防第二波新冠疫情和其他地区 疫情蔓延加重全球供应紧张。三名外贸相关人士告诉路透社,中国 商务部已要求国营和私营外贸和加工企业尽快增加大豆、大豆油和 棉花的进口。 一位来自中国食品加工头部企业的贸易商上周受邀加官方讨 论。他说,“新冠肺炎进一步蔓延有可能造成供给中断。例如,出 口地的港口可能关闭。”他补充说,“官方建议我们增加库存,保 持比平时更高的供应。巴西情况不太乐观。”中国最主要的大豆和 肉制品来源地巴西疫情继续恶化,目前已经超过了西班牙和意大利。 另一个消息源表示,有参加会议的人员向他简短表示中国商务 部上周二与国有企业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在疫情期间保证供应。“最 主要担心是疫情如何在南美洲影响中国大豆的供应。” 巴西在3月和4月受到疫情和大雨影响,运往中国的大豆出现延 期,造成中国库存创历史新低。虽然目前供应已经有所恢复,但官 方仍然担心。 知情人士透露,最近几周中粮集团和中储粮已经开始参与购买 美国的大豆和棉花。中国至少预订了4船约2.4万吨的美国大豆,并 将于7月份装运。中国还增加了几个主要谷物进口商的进口配额以增 加潜在的购买。 中国为了履行1月份签订的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需要加大购 买美国农产品。交易商认为,随着南美农产品收割季节结束和美国 农产品收获季节的到来,中国会进一步增加美国农产品的进口。一 家食品加工企业的高级贸易商表示,“增加库存供应,不仅仅指的 是从巴西增加,而是从全球都增加。从9月份开始美国大豆更有吸引 力。” 美国农产品出口销售数据显示中国已经加快了对美国农作物的 购买。随着美国农作物成熟期的到来,目前已经37.4万吨被预定, 而2016年以来的平均数据为6万吨。 同时中国受非洲猪瘟影响,今年也增加了从美国进口猪肉。但 作为世界最大猪肉出口地,美国受新冠肺炎扩散影响,屠宰场和加 工厂都降低了猪肉供应。中国今年已经从美国预订了大量的猪肉, 这让有些人士担心如果美国由于生产问题造成国内供应的下降,中 国购买力强劲会造成新的贸易紧张。 (二)疫情助推中国医疗保健行业投资额上升 路透社5月18日电,中国的医疗保健和生物技术公司今年抓住新 冠疫情机会,在新的股票相关交易中创纪录地筹资68亿美元。 医疗保健及相关行业长期以来一直颇受青睐,投资人押注中国 日益老化的人口及与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将提振支出,而新冠病毒 则提高了人们对北京将向该领域投入更多资金的期望。 “由于疫情爆发,大家更加看重生物技术、医疗保健行业。人 们意识到无论经济状况如何,患者始终需要看医生,”中国生物技 术公司康方生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夏瑜表示。 根据中美两国的官方数据,中国2018年医疗保健支出仅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6.6%,美国则为17.7%。 “疫情爆发后,政府与社会在医疗保健系统的支出将大幅增加, 对这个行业将是有利的,”中国私募基金正心谷创新资本(Loyal Valley Capital)合伙创办人Andy Lin说。他表示,他的公司一直在 考虑投资与疫苗和检测相关的企业,并鼓励投资组合中上海君实生 物这类公司扩大业务,进军抗击新冠肺炎相关领域。 根据路孚特数据,中国生物科技与医疗保健公司今年藉由在内 地、香港与美国的首次公开发行,募得2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高出 将近一倍。 医疗保健相关企业一直是香港市场的一股推动力,路孚特数据 显示,这种情况今年特别明显,这类企业约占今年香港27.8亿美元 IPO总规模的30%。“这真的是稀缺价值。医疗保健可能是目前(资本 市场中)最活跃的行业,”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暨全球资本市场亚 洲医疗保健业务主管Cathy Zhang表示。她也将许多生技公司强劲的 市场表现归因于投资者的信心。 **大量超额认购** 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4%,指标恒生指 数则跌约15%。聚焦肿瘤和免疫学的康方生物上个月的IPO筹资3.3亿 美元,是香港今年以来规模最大的IPO案。其他重要交易包括诺诚健 华3月的2.88亿美元IPO,及医疗设备制造商沛嘉医疗本月的3.02亿 美元交易。 康方生物和沛嘉医疗的供股都获得散户和机构投资者大量超额 认购,根据公开文件和接近交易的人士,散户分别超额认购600倍和 1,000倍。 除了IPO,包括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等投资银行正考虑通过增 发股销售和可转债,为已上市集团进一步募资。 “对(尚未有营运收入的)生技公司而言,在IPO后能够持续筹资 非常重要...这个行业的股票表现相当不错,所以显然生技公司希望 趁股价机会来继续筹资。”摩根士丹利的Cathy Zhang说。 路孚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上市企业通过增发股销售和可转 债已分别筹资33亿美元及13亿美元,去年同期通过这两个渠道筹资 的规模分别为10亿美元及7.12亿美元。 (三)人造肉或将在中国市场迎来普及机遇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网5月18日报道,在中国,大型餐饮企业 正相继推出以植物成分制造的“人造肉”的菜单。星巴克推出了采 用人造肉的意式餐食。肯德基则开始试售使用人造肉的炸鸡块。由 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扩大,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正在提高,这或将 成为人造肉普及的良机。 “对自己好,对地球好”——星巴克4月22日开始推出采用人造 肉的菜单,强调人造肉热量较少,更为健康,而且环境负荷低。新 菜单在“经典千层面”(售价69元)的主料和“青酱意面”的沙司 上采用了人造肉。作为配餐,还推出了加入以小麦成分制造的植物 奶的拿铁咖啡。 向星巴克提供人造肉的是在美国成为该领域代名词的Beyond Meat。在亚洲的餐饮店,提供该公司的汉堡用肉饼等人造肉食材的 趋势正在扩大。 虽然这是Beyond Meat在中国市场首次全面拓展业务,但该公司 首席执行官伊桑·布朗(Ethan Brown)信心十足地表示“将成为全球 植物性蛋白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关于该公司在中国使用 的“别样肉客”的公司名,伊桑表示,在汉字的含义和发音两方面 都“与Beyond Meat完美契合”,在引发话题方面也取得成功。 一方面,肯德基也发起宣传攻势称“媲美真肉”,在4月底试销 售了采用鸡肉风味植物蛋白的“植培黄金鸡块”。在上海市和广州 市等的一部分店铺限量销售,据称凭借5块装约为30日元的网络预约 券销售了约800盒。今后将观察家庭等广泛阶层的消费者的反应,讨 论纳入常规菜单。 美资比萨连锁店棒约翰(PapaJohns)也在4月中旬试销了采用 中国人造肉初创企业的肉丸的比萨。据称,与一般牛肉相比,热量 减少3成,脂肪成分仅为一半。 在中国,2019年初创企业“珍肉”等相继实现人造肉的商品化, 各界对该领域的关注度正在提高。不过,此前仅限一部分素食餐厅 和电商等销路。随着大型连锁企业采用,相关市场或将再次趋于活 跃。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的消费者意识变化也构成东风。新冠病 毒的源头被指可能来自蝙蝠等野生动物。为此,中国正在推进对食 用野生动物肉的文化和肉类等生鲜市场的卫生环境问题的重新讨 论。可以认为,对于在严格管理的工厂中生产的人造肉,卖点正在 增加。 三、企业经营动向 (一)近 500 家中国上市公司一季度金融投资亏损 英国《金融时报》18日报道称,第一季度中国近500家上市公司 的金融投资出现亏损。分析人士批评它们将太多精力花在股票投机 上,忽视核心业务,并可能引发严重问题。 在中国新冠疫情最严重时期,安徽华茂的棉纺和服装业务表现 不错,今年头3个月小幅亏损2560万元人民币(合360万美元)。但 真正遇到麻烦的是这家纺织公司的另一个部门,一个负责对股票及 其他金融产品进行投资的非核心部门。华茂金融投资的亏损为上述 数字的6倍多,第一季度达到1.68亿元人民币。 据万得的数据,包括华茂在内,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近500家上市 公司的金融投资出现亏损,去年同期仅为165家。 随着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导致中国股市和全球其他主要股市下 跌,这些公司在金融投资上共亏损112亿元人民币(合16亿美元)。 这些投机活动现在正受到投资者更加密切地关注。随着中国在2018 年被纳入MSCI的旗舰MSCI新兴市场指数,数以百亿美元计的外国资 金流入中国市场。 一些基金经理批评这些公司即使在核心业务陷入困难时,仍企 图提高其股票投资组合的收益。 天风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表示:“上市公司不应将股 票投资作为主要业务。它们应该考虑如何把自己的主营业务做大做 强,而不是把太多精力花在股票投机上。” 与许多中国上市公司一样,华茂没有提供有关其金融投资组合 的详细说明。但这类投资通常包括股票和理财产品,今年这两个领 域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受到了冲击。 今年2月,中国基准股指沪深300指数出现大跌,第一季度跌幅 约11%。理财和信托产品——企业现金储备的常见投向——今年面临 一系列违约。 无论是私营部门还是国有企业,在金融投资上大举押注已成为 一种普遍现象。对许多私营企业来说,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和其他形 式的流动性,迫使它们囤积资金。现金存款的低利率则促使企业进 行风险更高的投资以提高回报。 与此同时,多数国有企业能够获得充足的廉价银行贷款,但其 核心业务往往前景黯淡。由于手头有多余的现金,这些公司往往会 买入高回报的影子银行产品,甚至推出自己的贷款业务。 第一季度金融投资损失最大的是国有企业长江电力,亏损了 5.24亿元人民币。另一家国有集团上海建工亏损了3.82亿元人民币。 法国巴黎资产管理亚太区主管加布里埃尔•威尔逊-奥托 (Gabriel Wilson-Otto)表示:“一方面,它是低风险现金管理,另 一方面,以产生更高利润为目标,它可以变得更投机。”他还表示 投资组合规模过大可能会引发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质疑。“他们是 一家制造公司还是一家金融投资公司?” 一名不愿具名的驻上海投资经理表示,一家上市公司大举投资 多家其他上市公司,可能导致市场出现意外波动。这位投资经理在 一家外国资产管理公司工作。 这位投资经理表示,一家公司的坏消息可能会波及其他购买了 该公司股票的公司,而不论这些公司的基本业务表现如何。在很多 情况下,企业为了获得新贷款而将所持股票质押,可能被要求追加 保证金,导致强行平仓和股价大幅下跌。这位投资经理说:“这可 能会变成一个恶性循环。” 随着MSCI提高了中国在其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中国股市的 这一古怪现象对全球投资者的影响正变得越来越大。长江电力和上 海建工等许多在金融投资方面发生巨额亏损的公司都是该指数的成 分股。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李海涛说,上市公司加大金融投资以及亏损 激增对中国企业界来说不是好迹象。“如果你有大量的增长机会, 为什么还要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这个迹象表明实体经济不是很 好,它们缺乏真正的商业机会。” 不过,尽管今年的巨额亏损引起了负面关注,但威尔逊-奥托指 出当投资组合提振总利润时,人们很少抱怨。他说:“当这种做法 对公司不利时才会较多地成为新闻焦点。而当市场上涨时人们通常 不太关注这个问题。” (二)小米手机在海外市场优异表现引发外媒关注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5月17日报道,白宫打压华为在全球市场地位 的战略明显产生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成果,让另外一家中国手机生产 商----小米跻身智能手机市场头号地位。 《福布斯》指出,尽管华为仍超越小米等公司保持着在国内市 场的领先地位,但小米正大力提振出口,海外市场已占到小米总销 量的一半。小米明显已经代替华为成为相对廉价的高端智能手机供 应商,相比华为失去的市场份额,小米在2019年获得了更多的份额。 报道称,小米的总营收在2019年增长了30%,仅在欧洲市场,该 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的营收就增长了115%。小米在一些欧盟国家的年 增长率达到惊人的数字:意大利增长206%,法国增长69%,西班牙增 长65%。《福布斯》援引的一份报告显示,小米在亚洲的表现也不错, 去年在其最大的市场之一印度的市场份额达到了30%。(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