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留学 基金委 专用栏 受理序号: 收件日期: 审批决定:□ 批准 □ 不批准 2020 年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地方 合作项目地方创新子项目 申 请 书 申请年度 项目名称: 2021 年-2024 年 甘肃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产类国际 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申报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 申报日期: 2020 年 7 月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制 填表说明 1.填报前请认真阅读《2020 年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地方 合作项目评项目方式实施办法》。 2.申请表中如有不适用的栏目,请在该栏目处填写 “不适用”或 “无”;如相关栏目的空间不够,可另附页。 3.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① 培养目标:即通过国际合作,为哪些行业、领域或部门培养何 种特定人才,达到何种实施目标。 ② 政策依据:请阐述依托的省级及以上政策文件。 ③ 项目必要性:请着重阐述项目与国家战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双一流建设等方面的结合度。 ④ 项目可行性:请详细阐述中外合作方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开展 的合作及执行情况,并简要介绍已签署的具体合作协议内容。 ⑤ 项目管理:请阐述项目在人员选拔机制、留学人员在外管理、 学业跟踪指导、确保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及回国后如何发挥作用等方 面的设计与安排。 ⑥ 前期成果:请列出近三年项目取得的成果,可以是双方各自的 成果,也可以是共同取得的成果。包含公开发表的文章、出版物,各 级别科研项目,专利技术等。文章及出版物请列出准确的名称、刊物 /出版社、发表/出版时间、作者/编著者等;科研项目请列出准确的名 称、级别、资金来源、参与人员、进度等;专利请列出准确的名称、 专利号、人员信息等。 一、基本情况 项目申报情况 √首次申报 □往年申报未获资助 □执行满三年 外方合作院校 (中、外文) 美国德州理工大学(Texas Tech University) 合作国别 美国 年度选派总规模 5 人/年 选派专业 园艺学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高级研究学者 1 人/年 6 月 留学身份、规模 √访问学者 4 人/年 12 月 及留学期限 博士后 人/年 月 拟派出时间 11 月份 二、项目简介 甘肃省是我国“寒旱农业”的重点发展区域,特殊的气候条 件造就了园艺产品的品质优势和生产特色。目前,甘肃省是全 (通过国际合作, 国最大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最佳的酿酒葡萄原料生产基地、 为 哪 些 行 业 、 最大的“花牛苹果”生产基地、最具竞争优势的富士苹果生产基 领 域 或 部 门 培 地。同时,兰州百合、苦水玫瑰、陇南油橄榄等特色园艺产品 养 何 种 特 定 人 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由于东西部经济差距的形成,甘肃 才 , 达 到 何 种 省吸引人才和引进人才难度大,高端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甘肃 高等教育和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实施目标) 基于国内外园艺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甘肃省园艺产业发展的 需求,本次项目申报将聚焦甘肃“六大特色产业”和“产业兴旺” 的培育和发展要求,围绕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农业信息、农业 新材料、智能农机装备、现代食品制造、农业环境保护等重点 领域,紧密结合和对接甘肃乡村振兴在蔬菜、果树、马铃薯、 中药材、制种和酿造原料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的专业人 才需求,着力打造一批省内领先、引领带动甘肃现代农业和特 色产业发展的急需紧缺产业领军人才队伍,示范推广国内外新 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培育做强地方优势品牌;攻克一批园 艺植物生产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现代丝路寒旱农 业配套技术、绿色食品加工、新型农机装备等农业领域的关键 技术,解决园艺植物栽培与品质调控、园艺植物逆境生物学的 生产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遗传资源消失和生态环境破坏、果 培养目标 蔬采后贮藏保鲜机理与技术、新产品开发利用等方面制约我省 园艺植物生产领域的科学问题、共性关键技术,发挥人才得示 范引领作用,建强本土人才梯队,着力从源头上 “活水不足”的 问题,走出一条具有甘肃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为 培育新兴产业奠定人才基础,提供持久性支撑。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乡村振兴规划》和农业部《全国 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均明确要求各地要通过园艺产 (依托的省级 业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能力,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及 以 上 政 策 文 渠道,积极地支持就地就近就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培 件) 育区域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就业空间。设施农业是一个技术装 备水平、集约化程度、科技含量以及比较效益都很高的产业, 设施蔬菜单位面积产值是大田作物的 25 倍以上,是露地蔬菜的 10 倍以上,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每个劳动力可经营 0.10 ~0.13 公顷设施蔬菜,全国近 370 万公顷设施蔬菜至少可解决 2700 多万人就业,由此带动了农资、建材、温室制造和商业物 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 1500 多万个就业岗位,是各地妥善 缓解城乡就业压力的重要抓手。 甘肃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 略的实施,甘肃省高原夏菜除在全国 60 多个城市 80 多个批发 市场销售外,同时出口西亚和东欧等国家,市场需求使得高原 夏菜的年出口量超过 100 万吨。依托国家“菜篮子工程”项目建 设,甘肃省高原夏菜为我国东南沿海及南方各地 5 月至 10 月持 续提供 20 多种蔬菜品种,保障了蔬菜供应,促进了蔬菜供应市 场的平稳。为此甘肃省政府将高原夏菜列入省上重大项目工程, 围绕“3341”项目工程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使该项目真正成 为“甘肃农民的钱袋子,全国人民的菜篮子”,为甘肃省农民脱 贫致富创造有利条件。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西戈壁 农业发展》的意见指出:未来 5 年,甘肃省要“大力发展优质苹 果产业基地及蔬菜、苜蓿草、白瓜籽、黄花菜等地方特色优势 农产品生产”,将投入 450 亿,预计到 2025 年建成 30 万亩戈壁 农业,把河西地区打造成西北乃至中亚、西亚、南亚地区富有 竞争力的“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实现年产值 120 亿元, 吸引大批劳动力就业,带动周边地区农户积极性,达到脱贫致 富和振兴乡村经济的目的。 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 年)重点发展以 高原夏菜和瓜果主的设施种植的高效农业,积极发展城郊农业, 提高农产品加工层次和贮运能力;河西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包括 酒泉、张掖、金昌和武威等市,重点建设高效节水现代农业, 政策依据 大力发展制种、果蔬、葡萄酒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及深加工,加 快形成种植、加工、农产品加工及冷链贮藏物流协调发展的现 代农业产业体系。合理开发利用河西戈壁、沙漠、盐碱地和废 弃地,加快建设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等农业设施为 载体,以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推 进戈壁生态农业资源利用。为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 经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 体系提供基础,有效带动小农户发展。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 规划》指出把葡萄酒产业培育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 业的要求,依托已有的产地和产品优势,围绕“两年实现突破、 五年明显见效、十年形成规模”的战略目标,着力扩大酿酒葡萄 种植面积,发展壮大葡萄酒加工企业,提升甘肃省葡萄酒品牌 在全国的知名度。实现葡萄酒产业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 把葡萄酒产业培育成为各葡萄酒主产地的支柱产业和全省的特 色优势产业,力争把河西走廊和天水市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 际知名的葡萄酒产业中心。 项目必要性 (与国家战略、 区域社会经济 发展、双一流 建设等方面的 结合度) 随着社会和农村的发展,园艺产品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 重要的作用,其中农业上的第一产业已经从粮食转变为蔬菜。 园艺产业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我国园艺产品种 植面积在我国种植业总面积中名列第二,产值名列第一,其可 持续发展是保障我国国民健康的基础,带动农民致富的手段、 平衡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工具和社会进步的标志。 甘肃地处祖国西北,拥有光资源丰富、土层深厚、热量与 作物生长需求吻合度高、农药化肥污染低等发展特色优质农业 的良好生态基础,但“十年九旱”,降雨量少且集中在 7、8、9 月,自然降雨与主要作物需水期错位严重;半湿润区、半湿润 易旱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灌区自东向西依次排列,各种干旱 类型均有分布;丘陵、沟壑、平原、戈壁不规则分布,分散与 规模、传统与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相间经营;耕地多较瘠薄,肥 水保持能力弱,盐碱化耕地比重高;不同生态区海拔差异大, 干旱与极端温度并存现象普遍,是我国旱灾最为严重、地域分 异最为复杂、干旱类型多样化最高的省份之一,区域农业发展 潜力无穷但挑战巨大。 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条件所限,甘肃人才引 进难、留住人才难的问题一直未能彻底解决,农业农村人才的 保障成为农业和乡村产业振兴的瓶颈和难题。同时,甘肃农业 科技投入总量和科技创新主体培育不足;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 高,农村科技人才数量缺乏;农业企业发展不充分,数量少且 规模小,吸纳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不足;一二三产融合度 不高,科技支撑种、养、加、销环节呈片段化;地域特色产业 众多,产业科技创新难以高能,农业产业集聚度不高,特色及 优势尚不明显;科研聚焦国家和全省重大科技需求和战略重点 不够,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和集成水平有待提升,重大科技成果 产出质量和数量有待提高,成果转化率低,科技支撑力量不足 农业科和科技创新难以支持现代农业和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的 要求。受资源条件、产品保鲜加工能力、环境压力、经济效益 以及生产装备条件的制约,甘肃省园艺产业发展中存在生产组 织化程度低、生产布局不合理、冷链建设滞后、流通成本高、 质量安全隐患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建立高效的现代农业生 产体系是甘肃及西部地区面临的主要发展难题,但是首先要解 决的是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素质与理念问题。由于地域以及历 史原因,甘肃省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其它地区。目前我 省的农技推广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均来自于当地,发展思路相对 较窄,尤其是“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发展急需要通过相关从业 人员思想理念的转化来调整发展思路。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 甘肃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多样性、生态区域差异性、地理区位 选择性的独特优势,针对制约甘肃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问题, 确定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 新动能为主线,以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重点,着力提升农 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协同创新,不断完善以农业高等院 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创新体系,为乡村 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战略。在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中,把 强化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汇聚创新要素,激发实体经济活 力,把构建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引领,以“牛羊菜果薯药”六 大特色产业为支撑,以“五小”产业为补充的乡村产业体系,以 加强对主要农产品种质资源、农业绿色发展技术、生物制造技 术、智慧农业、景观农业、现代林果业、先进农机制造等核心 技术研究和示范,实施一批农业种质资源创新、安全健康养殖、 农产品精深加工、智能农机、高效优质农产品关键技术等重大 科研联合,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作为富民兴陇、有序 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和促进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的着力点。 为此,亟需通过园艺植物生产类国际型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实 施,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经验,发展适于甘肃省经济、生态环 境的园艺产业,坚持走“低能耗、低成本、生态安全、高产优质 高效”的特色发展道路,优化布局、深化市场化发展、开拓国内 国际市场、提质增效、延伸产业链,提升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 园艺产业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 甘肃农业大学是甘肃省唯一的综合性高等农业院校,是甘 肃省和农业部共建院校,也是甘肃省确定的重点建设的五所高 水平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术积淀深厚,特色优势比较明显, 是我省农业科技研究和创新的主力军。立足甘肃和西北经济社 会的发展,学校在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 优质林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形成了实力较为雄 厚的科研和技术推广团队,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面向 和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主战场,投身产业振兴和乡村人才振兴事 业,打造具有国际视野一支能培育产业带头人、具有引领带动、 结构合理的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大批有志、有 能力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中高级专业性急需人才,不仅是时 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也是学校推动自身内涵式发展、建立高水 平大学的迫切要求。学校以农科为特色和优势,其园艺专业是 甘肃省高校特色专业。目前,由于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特别 是交叉学科技术人才奇缺,导致技术成果转化力度不够、技术 创新能力不足,理论水平尚未达到支撑保障产业发展的水平。 为此,亟需通过园艺植物生产类国际型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实 施,建立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培训基地,培养一批园艺产业科 技创新人才;同时,建设一批园艺植物生产人才培养优势学科, 推动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科点的“双一流”建设。 我校植物生产类专业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葡萄试管繁 殖”、“枣组培快繁”等方面率先在我国取得了成功,“黄河蜜甜 (人才合作培养 瓜的选育”为我国甜瓜育种树立了一块新的里程碑。“GN-II”系 基 础 、 近 年 执 列日光温室为我省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行情况等) “设施红提葡萄栽培”引领着我国设施葡萄产业的发展。这些成 果得益于一支实力雄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他们中既有德高望 重的老一辈学者,也有初露锋芒的青年专家。这支队伍是学校 培养优秀人才的主力军,也是学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 传承创新的中坚力量。其中,“蔬菜学教学团队”、“果树学系列 课程教学团队”入选甘肃省教学团队。学术梯队的知识结构、年 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均较合理。在蔬菜学、果树学、 设施园艺和观赏园艺方向均有学术造诣较深。学术队伍团结协 作,学术思想端正、活跃,能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 研究工作。 基于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甘肃省科技厅 2003 年 9 月在我校 建立了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2004 年 10 月,由教育部批准,建立了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2009 年 项目可行性 10 月,由甘肃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建立了甘肃省葡萄与 葡萄酒产业技术研发中心;2010 年 2 月,由科技部批准,我校 建立了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4 年 9 月, 由甘肃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建立了甘肃省设施园艺工程 研究中心;2015 年 12,由甘肃省教育厅批准,建立了甘肃省园 艺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些教学与科研平台的建立为人才合 作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提高团队的学术、科研实力,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学 校配套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访学项目管理办法,制定了 《甘肃农业大学校派访问学者项目管理办法》,先后从相关专 业选派 170 余名教师赴西安外国语学院进行封闭式英语培训, 已有 140 名教师赴美国、德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获得博士 学位或访学一年。目前学校每年选派 30 名教师赴欧美等发达国 家访学,每年约 70 人次赴境外参加会议或者短期学术交流,出 国深造的积极性较高,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人员保证,具有一 定的人才合作培养基础。我校园艺学院博士生导师廖伟彪教授 先后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进行访问 交流,主要围绕非生物逆境胁迫下调控园艺植物生长发育和品 质形成的信号调控机制开展工作,在世界一流杂志上发表多篇 高水平学术论文;于 2016 年入选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 2017 年入选甘肃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十三五”以来,为加快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步伐,鼓励和规 项目管理 (选/派/管/回/用 范教职工赴国(境)外知名院校及研究机构进行访学研修和开 展合作研究,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的骨干和 机制及办法) 拔尖人才,学校参照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相关制度,先后制 定了《教职工出国(境)管理办法(试行)》(甘农大党发 [2017]87 号)、《甘肃农业大学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管理暂行办 法 》 ( 甘 农 大 发 [2017]87 号 ) 、 《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公 派 出 国 (境)访学项目管理办法》(甘农大发[2017]48 号)等规章制 度,对我校正式在编在岗的教职工执行出国访问、合作研究、 实习培训、短期讲学、出席国际会议等任务,均按派出类别和 项目管理要求进行审批、管理。 根据学校公派访学项目管理办法,公派出国(境)访学工 作由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事处会同国际交流与社会合 作处组织实施。 (一)遴选原则 1.申请人从事于园艺等相近专业,研究内容处于相关领 域前沿,研究成果显著。 2.专题研究确需赴国外著名大学研习、提高。 (二)申报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 质,身心健康,无违法违纪记录。 2.申请人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研究课题具 有前沿性和开创性,有望取得国际领先成果。 3.申请人不包括曾经享受过国家留学基金委或我校资助 出国留学及正在境外学习的学生;不包括曾擅自放弃国家公派 留学资格或我校国内外联合培养资格的学生。 4.申请联合培养研究生时应为优秀在读全日制学习研究 生,以一年级或二年级研究生为重点,申请时硕士年龄不超过 30 岁,博士年龄不超过 35 岁。派出前,应根据培养模式完成 相关课程学习或准备,且学科成绩优良。 5.申请访问学者时,年龄不超过 40 岁,在学校全职工作 3 年以上,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着力培养具有中级 以上职称的青年教师及实验人员,学习国(境)外先进的科研 思路、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方法、切实提升专业素养和教 学能力;高级研究学者,年龄不超过 50 岁,在学校全职工作 5 年以上,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博士学位,重点培养 优势学科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骨干教师和科研人员, 依托具体科研项目和团队,赴国(境)外知名院校及研究机构 进行访学研修和开展合作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 力,促使访学人员在前沿科学研究、高质量科研产出、高水平 论文发表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 (三)评审程序 由人事处、国际交流与社会合作处发布申报和遴选通知。 1.申请者本人提出申请,申请人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审 核、推荐并上报人事处;人事处对申请人资格进行审查,提出 初步人选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校学术委员会评价申 请者学术水平。 2.校长办公会审定派出人员名单(申请人已经确定入选 访学项目,访学资格保留一年,原则上不受理变更访学国别、 访学单位、访学期限及延期派出的申请。未按期派出者,其访 学资格自动取消。未经批准放弃访学资格或不按期派出者,3 年内不得再申请)。 3.国际交流与社会合作处根据校长办公会决定,负责办 理派出人员出国(境)相关手续。 (四)外语要求 具有较熟练的外语交际水平,且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1)达到国家留学基金委要求的外语水平。 (2)外语水平未达到条件者,若所在单位重点推荐,须 提供外方接收单位出具的外语水平达到访学所需的书面证明, 或可以反映其外语水平的外语考试成绩证明。如此类人员确定 推荐,须参加学校制定的出国访学人员相关语种培训或自行参 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等考试,获得相关培训结业证 书或考试。 需要参加校外语言培训的,学校承担培训费用,培训期间 的教学任务由本人所在二级单位统筹安排。 (伍)选派计划和资助办法 根据项目派出计划和要求,学校每年组织选派。访学期间 学校除按照留学基金委的补助进行配套相应经费(含往返机票、 住宿费、保险费、教材费、指导费、项目管理费等,下同)外, 学校对每名访学教师访学访学期间每月另外补贴人民币 3000 元, 语言培训期间每月补助人民币 1500 元;访学教师派出期间工资 全额发放;岗位津贴根据本人实际产生的工作量核发。 (六)派出与管理 学校实行“签约派出、违约赔偿”的管理办法。 1、访学人员派出前须与学校签订公派访学协议书,办理 公证、缴存保证金后派出。访学人员在国(境)外访学期间, 按协议约定完成所制定的研修计划及校内推选单位提出的任务 和要求,履行按期回校服务的义务。 2、遵守所在国家(地区)法律法规及公派访学协议的有 关规定,自觉接受学校和驻外使(领)馆的管理。 3、每 3 个月向学校及所在单位提交研修报告,访学结束 后应提供国外合作者出具的访学情况说明。 4、学校要求各单位统筹安排本单位职工的出国(境)访 学工作,访学人员一经录取,应合理安排其工作,协助办理出 国(境)手续,保证按期派出。 5、访学人员须填写项目任务书,明确外出访学、研修期 间的总体目标和实施计划。学校与访学人员及其所在单位共同 签订项目协议,明确访学期间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访学人员回 国后提交访学期间工作总结或项目进展报告,以公开形式向所 在单位作访学成果汇报,由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依据项目协议 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人事处备案(短期研修和科研专项访学 人员除外)。学校对访学人员在国(境)外取得的科研业绩情 况在校园网上公示。 前期成果 (近三年双方在 合作领域取得 的重要科研成 果或人才培养 成果) 预期成果及 考核办法 自 2016 年 TTU 农学院副院长 David 带队访问甘肃农业大学, 与农学院签署了学院级别合作备忘录以来,双方合作愿望强烈, 1 名教师获得德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5 人在该校开展为期 1 年 的访学(3 人已学成归国),回国后均在在甘肃农业大学农学 院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基于良好的合作基础,为进一步扩大双方合作,2018 年 TTU 校长、教务长以及校办主任一行访问甘肃农业大学,并与 学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目前,有 2 人正在 TTU 生物系研习, 1 人通过该校合作项目赴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进行为期 1 年的访 问学习,1 人将赴 TTU 植物与土壤科学系进修。 双方国际合作,我校在农学、园艺、生物技术等方面有力 地提升了师资的教学、学术和科研水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三年,通过国际合作,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科研著 作 23 篇(部),1 人晋升为甘肃农大副校长、高级职称并入选 甘肃省飞天学者,1 人入选甘肃农业大学伏羲青年学者计划;2 名学者以逆境条件下钙信号在园艺植物生长发育和产品采后中 的作用及其机制为重要研究内容,结合其合作导师的研究方向, 完成了植物钙调素结合转录因子 CAMTA/SR 基因家族的生物信 息学分析并重点探讨了 CAMTA3/SR1 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中 的作用机制,总结了 CAMTA3/SR1 在植物激素信号途径中的功 能,成功申报了“2019 年中国科协优秀中外青年交流计划”, 1 名博士生和 2 名硕士生加入研究设计试验并探讨 CAMTA/SR 基 因家族在番茄抗性和品质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1. 预期成果。(1)围绕国家粮食安全、一带一路战略,甘 肃‘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对园艺植物生产类产业的实际需求,项 目执行期内培养 20 位具有国际视野,且能及时掌握学科产业国 际动态 的学术 骨干,整体 提升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 水平 ; (2)借鉴国际发展的趋势,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并 试行新的本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各 1 套;(3)创新甘肃农业大 学园艺植物生产类专业大学生以及研究生的培养与课程体系, 建设一批高质量双语课程,促进相关专业博士、硕士以及本科 生的双语教学模式的革新,重点建设双语课程 3-4 门,国际留 学生课程 4-6 门;(4)联合申报国际合作科研、教学项目 1-2 项,互相开展科研、教学人员互访 20 人次,参与国际交流本科 生、硕博士研究生 30-40 人次。 此外,通过国际交流合作,访学人员学习国外院校的先进 理念和科学技术,在做好教学科研的同时,争取发表高水平的 论文和成果,并与国外院校合作申报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委和甘肃省科技厅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2. 学校考核办法:访学人员回国后提交访学期间工作总结 或项目进展报告,由人事、外事以及所在单位联合组织专家对 访学人员的成果进行公开形式的考核,通过 ppt 汇报、外语交 流、文化理解、课程旁听等多个方面对访问人员的成果进行综 合考核,考核结果报学校人事部门备案。派出单位对访学人员 在国(境)外取得的科研业绩情况在本单位网上进行公示。考 核结果可作为访问人员职称、职务晋升的主要依据之一。 3. 项目考核办法:每年由个派出专业对本专业派出人员进 行工作进展的总结,并汇总到学校外事部门并统一汇总后项教 育厅、留学基金委进行年度总结。在项目执行结束后,各派出 单位分别对本单位的派出人员的访学进展以及考核结果汇总到 学校外事部门,对考核合格以及不合格的结果以及原因向教育 厅以及留学基金委进行书面汇报。 1. 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有访 学经历的人员。 2. 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开放基金等途径重点资助访学归国 留 学 人 员 回 国 人员继续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3. 在高校研究生指标分配、导师遴选以及所在单位的推优 后 安 排 或 使 用 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 4. 结合甘肃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产专业具体情况和留学人 方案 员的科研方向,在园艺学、植物保护、生态学和采后加工等多 个学科方向对留学人员进行合理统筹安排。鼓励访学归国人员 与访学机构的长期合作对接。 三、与外方合作情况 1.合作协议基本信息(请附:1.合作协议复印件; 2.如有中外院/系之间的 关于人才培养的详细设计方案,亦请提供)。 协议签署时间 2019 协议有效期 5 层级 校际 主要合作内容(结合培养目标及项目可行性等安排) 甘肃农业大学与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围绕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开展战略合作。 重点开展教师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的互派互访,联合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培训,双方 为对方的来访人员提供住宿、学杂费等各方面的便利与优惠,并为共同开展科学研 究提供场所、仪器以及人力资源等支持。 2.国外合作方情况 德克萨斯理工大学 (TTU)创建于 1923 年,坐落在得克萨斯州的拉伯克市,是一 所公立理工科高等学府。校园占地 1839 英亩,是全美最大的校园之一。有学生 2.4 万多人,其中研究生有 3500 多人,法学院学生 620 人,得克萨斯理工大学设有 150 个大学本科、100 个硕士学位、50 个博士学位教学计划。 3.中外合作方在申报项目所涉人才合作培养领域的各自优势 中方牵头合作单位为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是农业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 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入选国家“2011 计划”和甘肃省“双一流”建设。学校从 1953 年 开始招收研究生,是我国高校中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二批博士学位授 予单位。现有普通本科在校生 16700 多人,硕士、博士研究生 2000 余人。至今,已 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12 万余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 传承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甘肃和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了强 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与 美国、加拿大、法国、新西兰、俄罗斯等 10 多个国家的 20 几个科研院所开展长期 的科研合作与人才交流工作,且全校近 20%的教师具有国外访学经历,每年有近 100 名本科生进入欧美等高校继续深造。 德克萨斯理工大学为综合类高校,但是其所在美国西南部的农业生产尤其是棉 花、玉米、牧草等作物的主要生产地区,因此在农业生产类的人才培养、农业推广 、 种质资源开发、节水栽培技术体系构建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与经验。每年招收 大量的国际留学生,目前已经为甘肃农业大学培养博士 1 名,高级访问学者 1 人, 目前还有 3 人在该校进行培训。目前正在联合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1 项。